第105章(6 / 7)
贾琏此番下地方,一举一动接在北静王的掌控之中。而今四皇子被压制在福建,大皇子十分得势,朝堂上都开始一边倒了,更别说那些地方官员。只要稍微说两句甜话忽悠他们,他们就立刻投诚,对大皇子俯首称臣。所以北静王动用点人力关系,却监看贾琏,完全可以做到。
这次的折子是北静王亲手写得,亲手呈上去,歌功颂德,把贾琏好一顿吹嘘。本来大皇子的人就多,大家都说一说,再加上皇上本来就喜欢贾琏务实能干。朝堂上的人大多随波逐流,喜欢附和圣意,反正他们平常都夸惯了贾琏,就顺势大皇子那波也夸了夸,对贾琏此举也是大肆赞美了一番。
于是,这本着盛满赞美的奏折,在皇上心里便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第98章 福建的官园
面对于众人的赞美,皇帝多是沉默去听,最后笑眯眯的来一句“好好好,他果然不负朕的期望”。
大家都觉得自己夸对了,个个美滋滋。
唯独靖英光一眼看透了皇帝的心事,他跟随皇帝办事多年,这点眼力他是有的。皇帝欣赏某一个人时,提起这人时表情便会有所动容,且嘴角含笑。当初皇帝口里虽骂着贾琏是怪人,但嘴上总是挂着笑,可见是出自真心的喜欢。而今皮笑肉不笑的,态度截然相反。
靖英光的睿智,让他成为唯一一个没有去称赞贾琏的人。礼郡王逃不掉夸自家女婿的毛病,不过说了两句话后,见靖英光瞄自己一眼,料知事情不对,识趣儿的再不说,甚至还谦虚起来。
皇帝因此心里舒坦不少,至少朝堂上还有一两个懂分寸的。
皇帝立即召靖英光单独觐见,问他对贾琏的看法。
“能防治稻病,令百姓免于受饥饿流离之苦,事本身是一件好事。”靖英光公正的评价道。
皇帝赞同:“这件事的确是他做得好!他做的太好了,那些曾跟朕抱怨贾爱卿狂妄自大的大臣们,竟全对他一致交口称赞。”
“臣觉得此事很怪。”靖英光问。
皇帝:“噢?”
“贾大人的性儿曾在朝中出了名的不讨喜,好多人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解心头之恨。这次贾大人出了远门,山高路远的,这些人倒不碎嘴骂他了,反而情况相反,都一致赞美。”靖英光道。
↑返回顶部↑
这次的折子是北静王亲手写得,亲手呈上去,歌功颂德,把贾琏好一顿吹嘘。本来大皇子的人就多,大家都说一说,再加上皇上本来就喜欢贾琏务实能干。朝堂上的人大多随波逐流,喜欢附和圣意,反正他们平常都夸惯了贾琏,就顺势大皇子那波也夸了夸,对贾琏此举也是大肆赞美了一番。
于是,这本着盛满赞美的奏折,在皇上心里便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第98章 福建的官园
面对于众人的赞美,皇帝多是沉默去听,最后笑眯眯的来一句“好好好,他果然不负朕的期望”。
大家都觉得自己夸对了,个个美滋滋。
唯独靖英光一眼看透了皇帝的心事,他跟随皇帝办事多年,这点眼力他是有的。皇帝欣赏某一个人时,提起这人时表情便会有所动容,且嘴角含笑。当初皇帝口里虽骂着贾琏是怪人,但嘴上总是挂着笑,可见是出自真心的喜欢。而今皮笑肉不笑的,态度截然相反。
靖英光的睿智,让他成为唯一一个没有去称赞贾琏的人。礼郡王逃不掉夸自家女婿的毛病,不过说了两句话后,见靖英光瞄自己一眼,料知事情不对,识趣儿的再不说,甚至还谦虚起来。
皇帝因此心里舒坦不少,至少朝堂上还有一两个懂分寸的。
皇帝立即召靖英光单独觐见,问他对贾琏的看法。
“能防治稻病,令百姓免于受饥饿流离之苦,事本身是一件好事。”靖英光公正的评价道。
皇帝赞同:“这件事的确是他做得好!他做的太好了,那些曾跟朕抱怨贾爱卿狂妄自大的大臣们,竟全对他一致交口称赞。”
“臣觉得此事很怪。”靖英光问。
皇帝:“噢?”
“贾大人的性儿曾在朝中出了名的不讨喜,好多人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解心头之恨。这次贾大人出了远门,山高路远的,这些人倒不碎嘴骂他了,反而情况相反,都一致赞美。”靖英光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