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在后宅里待了四五年,自然不知道这几年水灾频频,凡黄河流经之处水灾就从没断过,每年都有十数起。治理河道的官吏对水灾根本就是乐见其成,一有水患,便请朝庭发放赈济粮米并治河之费,好让他们再从中克扣,中饱私囊。他们的腰包倒是鼓起来了,可是黄河底下的泥沙却是越来越厚,以致河道年年修治,年年冲决!”

  “孙太后正嫌她的大太监安成绪每年给她收敛的金银越来越少,又哪里愿意每年都拨出这么多银两来赈灾修河,趁着于御史上奏河道数名官员贪渎之罪,指使她侄儿孙右相在朝中定下了个章程,若某府上报遇了灾荒,朝庭虽会发下各种赈灾的钱粮,但当地府官的位子就算是做到头了,会被扣下一个无能贪渎的罪名立时被罢免。所以,除非遇到那种连绵一个或更多行省的大水灾,实在瞒不下去,会被上报朝庭之外,像南阳府这种一府一州之地的小水患,当地的府官是绝不会上报的。”

  “他们不上报灾荒,那岂不意味着每户耕农的田税仍是要照常上缴?”采薇立时想到这最要紧的一点。

  秦斐冷笑道:“这几年朝庭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因辽东女真人势大,八年前加了辽饷,七年前又因军费不足,加了练饷,五前年为了剿匪,再加剿饷,年年只知加赋,何曾管过百姓的死活?耕农们全指着地里的麦子熟了交完赋税还能余下点糊口的粮食,如今劳作了半年却颗粒无收,除了逃荒还能做什么?”

  采薇看着车窗外的灾民,黯然道:“六年前,我随父亲出游时,虽也曾在路上见到过一些逃荒的灾民,但并不多,不过三三两两,大多是被苛捐杂税逼得背井离乡。偶有一处遇灾,也还会有官府发放些赈济的稀粥。不过短短六年,朝政竟然腐坏到这般田地?”

  “朝政被一帮不懂治国之道,只知聚敛私利的无知小人把持在手,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孙顺良那个老妖婆出身贫家,从小穷怕了,身居高位后,和她一帮子亲戚最为关心的便是如何能让自己的荷包再鼓一些,想了种种敛财的手段。这二十年间,卖官鬻爵的人数是之前的五十倍,这些人既是拿钱买到的官,自然要通过做官再把这笔钱给赚回来。”

  “孙氏一党又和南党的大臣们勾结在一起,除了大肆侵占土国,还利用手中的特权经营盐、酒,开采矿产,做各种买卖生意,日进斗金,却不许朝庭征收合理的税款。”

  “于是朝庭只得加重农税,逼得耕农们更加民不聊生!我父亲在日,也时常说起此事,他说若是朝庭不知改革赋税,继续这样重农税轻商税,大肆兼并土地,总有一天……”毕竟眼前之人是皇室的郡王,采薇没有再说下去。

  “总有一天,会国将不国!”秦斐却毫不介意地替她把意思说了出来。

  “朝代更迭不过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真正受苦的还是这些贫民百姓。”采薇缓缓说道:“于他们而言,无论一个朝代是兴旺也罢,灭亡也罢,只要这天下总是那么几个人说了算,他们就永远都没有好日子过。始终不过是为权贵们奴役的蝼蚁罢了!”

  秦斐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重又俯首去批阅小几上堆积如山的文书。

  到了午饭时候,采薇拿出早上备好的面饼馒头等干粮,擦净了手,备好了午饭,端到秦斐面前道:“你看了这么久的字纸,眼睛不乏,肚子不饿吗?先吃点东西歇一歇再忙你的‘大事’吧!”

  秦斐见那碗里盛着已被撕成小块的面饼,上盖着数片腊肉,还点缀着数粒碧绿的盐豌豆,红红白白绿绿的,不说味道如何,单是看着便有些诱人,还有一股肉汤的香味儿。

  他接到手里,那碗底的温热直透到他心里去,偏他还要皱着眉头故意挑刺,“你怎么把面饼弄得这么碎,手洗干净了吗?”

  “公子不是曾遍游四方吗,怎么就不知道西北那边有一道特色小吃便是羊肉泡馍呢?只是昨晚住的客栈里头没有羊肉,只得请厨子熬了一锅猪骨汤,装在暖壶里用来泡这面饼。不然总是直接啃那冷饼子,就是可以喝热水暖暖,也到底对胃不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