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4 / 7)
就听颖川太妃不急不慢的道:“虽说有的时候失之毫厘,便会差之千里,便崔小姐这一字之差在这句话里却也算不多大的错处。“霄”者,雨云也,况俗语也常说云霄二字,可见其意思是一样的。崔小姐能答对两句已属不易,虽有这一点小小瑕疵,但瑕不掩瑜,崔小姐还是当得起一个“中评”的。”
孙可心不意颖川太妃竟会帮她女儿一把,不由眼中一喜,朝颖川太妃颔首一笑。另两位老太君见颖川太妃话虽说的柔和,但却是摆明了逆着孙太后的意思来,她们本就觉得今日的颖川太妃有些和往常不大一样,虽仍是那样低调谨慎,但偶尔也会露出那么一点子锋芒,看来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形势已不用颖川太妃再如从前那么一言不发的韬光养晦了。
于是这两位太夫人也紧随其后,大大方方的给了崔小姐一个“中评”,崔绮君这第一关便得了四个“中评”,一个“下评”,比起那十几位连“下评”都没拿到惨遭淘汰的小姐们,也算是极为不错的成绩了。
因孙太后这第一关的题目出得太过刁钻,便是有那熟读女书的闺秀答出了一两句出处的,到底人数极少,不过七八位罢了。好几位闺秀连字都不会写的,只得交了白卷,其余的便胡乱写个答案上去,想要蒙对一二,可又哪那样容易就能蒙对一个。
倒是卫国公太夫人的侄孙女儿运气极好,她三个句子全写上出自《内训》,竟然给她蒙对了一个,她虽没写出上下句来,但几位主选看在卫国公太夫人的面子上,都给了她一个“下评”,让她先过了这一关。
第一轮考较过后,共有十四位小姐过关,得以再参加余下四关的考较,而其余十六位小姐则只能黯然离场,就此打道回府。
这过关的十四位小姐,除了孙家过继出去的那两位姑娘,周采薇,左相之女崔绮君,卫将军之女卫若兰外,还有孙太后亲戚家的两个女孩儿,薜金燕、薜金莺,乃是一对姐妹花,各得了中评过的关。
想来定是孙太后也给她二人漏了点题目,却怕她二人抢了金、曹二人的先机,便只给她们漏了两个句子,而不是三句全告诉了她们。
另七位过关的小姐,除了一位勋贵之女外,其余都是文臣之女。而那位勋贵之女,不是别人,正是安远伯府的赵宜菲。
☆、第一百零九回
周采薇见赵宜菲竟也答出了一句出处,更肯定她同左相夫人脱不了关系。不然以她的目不识丁,从没读过一本女书,怎知这句子的出处,可见定是左相夫人给她漏了题,且是将那答案写好,要她一笔一划的照着写上多遍,牢牢的记住要怎么写。
她之所以这般笃定,是因为上首的颖川太妃曾点评道:“这位安远伯府赵小姐倒是也答对了两个句子的出处,只是这《内训》的‘训’字和《女诫》的‘诫’字,都写错了,这言字旁下边是个口字,可不是四点水。”
“再说,你这字也写得太丑了些,明明生得这般漂亮的一个小姑娘,怎么写出来的字却这等难看呢?也别光顾着读女书,得空了倒把这字好生练练才是!”
把个赵宜菲羞得在众人面前半天抬不起来头。
颖川太妃见这第一关已考较完毕,便请示孙太后道:“太后娘娘,既然今日已考较完毕,娘娘也累了这一个早上,不如就请娘娘起驾回宫,好生歇息歇息,明日再行那第二关的考较。”
↑返回顶部↑
孙可心不意颖川太妃竟会帮她女儿一把,不由眼中一喜,朝颖川太妃颔首一笑。另两位老太君见颖川太妃话虽说的柔和,但却是摆明了逆着孙太后的意思来,她们本就觉得今日的颖川太妃有些和往常不大一样,虽仍是那样低调谨慎,但偶尔也会露出那么一点子锋芒,看来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形势已不用颖川太妃再如从前那么一言不发的韬光养晦了。
于是这两位太夫人也紧随其后,大大方方的给了崔小姐一个“中评”,崔绮君这第一关便得了四个“中评”,一个“下评”,比起那十几位连“下评”都没拿到惨遭淘汰的小姐们,也算是极为不错的成绩了。
因孙太后这第一关的题目出得太过刁钻,便是有那熟读女书的闺秀答出了一两句出处的,到底人数极少,不过七八位罢了。好几位闺秀连字都不会写的,只得交了白卷,其余的便胡乱写个答案上去,想要蒙对一二,可又哪那样容易就能蒙对一个。
倒是卫国公太夫人的侄孙女儿运气极好,她三个句子全写上出自《内训》,竟然给她蒙对了一个,她虽没写出上下句来,但几位主选看在卫国公太夫人的面子上,都给了她一个“下评”,让她先过了这一关。
第一轮考较过后,共有十四位小姐过关,得以再参加余下四关的考较,而其余十六位小姐则只能黯然离场,就此打道回府。
这过关的十四位小姐,除了孙家过继出去的那两位姑娘,周采薇,左相之女崔绮君,卫将军之女卫若兰外,还有孙太后亲戚家的两个女孩儿,薜金燕、薜金莺,乃是一对姐妹花,各得了中评过的关。
想来定是孙太后也给她二人漏了点题目,却怕她二人抢了金、曹二人的先机,便只给她们漏了两个句子,而不是三句全告诉了她们。
另七位过关的小姐,除了一位勋贵之女外,其余都是文臣之女。而那位勋贵之女,不是别人,正是安远伯府的赵宜菲。
☆、第一百零九回
周采薇见赵宜菲竟也答出了一句出处,更肯定她同左相夫人脱不了关系。不然以她的目不识丁,从没读过一本女书,怎知这句子的出处,可见定是左相夫人给她漏了题,且是将那答案写好,要她一笔一划的照着写上多遍,牢牢的记住要怎么写。
她之所以这般笃定,是因为上首的颖川太妃曾点评道:“这位安远伯府赵小姐倒是也答对了两个句子的出处,只是这《内训》的‘训’字和《女诫》的‘诫’字,都写错了,这言字旁下边是个口字,可不是四点水。”
“再说,你这字也写得太丑了些,明明生得这般漂亮的一个小姑娘,怎么写出来的字却这等难看呢?也别光顾着读女书,得空了倒把这字好生练练才是!”
把个赵宜菲羞得在众人面前半天抬不起来头。
颖川太妃见这第一关已考较完毕,便请示孙太后道:“太后娘娘,既然今日已考较完毕,娘娘也累了这一个早上,不如就请娘娘起驾回宫,好生歇息歇息,明日再行那第二关的考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