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3 / 7)
虽然太妃说了只要她有所求,就一定会为她做主,可是太妃和颖川王殿下本就处境微妙,且手中没有半分权柄,如何去和那当朝权臣左相去争去抢?
便是能据理力争,仗着颖川太妃为她撑腰,仍是让曾益和她完婚,可这样强逼来的姻缘当真是她想要的吗?
纵然此前她和曾益有情,可经历了这么多,两个人再在一起,怕是也做不成佳偶,只会成为一对怨偶。太妃纵然能帮她嫁给曾益,却手中无权又不能插手地方政务,并不见得就能帮曾益从他二叔手里讨回公道。
若是曾益不能讨回公道,他母子必因此而对自己心生不满,若是曾伯母再因此抱憾而终,那自己在曾益的眼中便再不会是初相恋慕的意中之人,而是坏了他大事,害他不能尽孝的仇人、罪人!到那时,他二人还谈什么琴瑟和谐,恩爱白头?
倒不如索性成全了他,还能让他对她愧疚感念一辈子。
可是她虽前后左右都想得清清楚楚,却仍是将那一对比目玉佩紧握在手里,一想到要将它们送还给曾益,就觉得心痛如绞。毕竟,曾益是她此生第一个动心动情动了爱念的男子,当她收到他送的那一幅匪石图的时候,她是真心愿对他生死相许的。
将这信物还给他容易,只消对太妃说一声便自有人替她送去,可她已付出的那一片真心,一腔情意又岂是能轻易斩得断,理得清,收得回的?
更何况这三年来,每当她在安远伯府里受了委屈,被人算计时,她总是安慰自己,只要等她及笄了,嫁给了曾哥哥,就一切都会好起来,她会再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也不用寄人篱下的隐忍度日。她心中隐隐已将嫁给曾哥哥当做是她唯一的归宿。
可谁知,好容易熬过了这三年,她终于及笄了,可以谈婚论嫁了,本该来下聘娶她的良人却要去迎娶别的女子了。
答应退婚容易,她也盼着曾益能讨回他应得的公道,可是她未来的终身又该托付何人?她还在那伯府里再苦熬多久,才能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家?
采薇想到这里,只觉心中痛不可抑,直想大放悲声,干脆痛哭它一场,可是多年的教养又让她做不到在别人府中就这么毫不矜持的放声痛哭,便仍是用帕子捂着口鼻,哭得呜呜咽咽、气短声噎。
她正哭得伤心,忽然听到一声呜咽之音响起,初时缠绵宛转,如怨如慕,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第一次坠入情网时的种种忧喜、百般情动滋味。
正在感叹怀想,那箫声已转凄清,如泣如诉,如杜鹃啼血、湘妃洒泪,又勾起人心头离别之苦,情伤之痛。
采薇更是被那箫声触动心事,只顾细品那曲中之情、之殇、之痛、之苦、之怨,之愁,不知不觉便止住了她自己的呜咽之声,斜倚在栏杆上怔怔的听着,泪水溯溯而下。
愈听便愈觉那箫声越发凄楚哀婉,眼见已悲不胜悲,只有余音袅袅,不绝不缕,一声低吟过后,已终不可闻,便如桃花灼灼终被雨打风吹去,芳尘委地无人收……
↑返回顶部↑
便是能据理力争,仗着颖川太妃为她撑腰,仍是让曾益和她完婚,可这样强逼来的姻缘当真是她想要的吗?
纵然此前她和曾益有情,可经历了这么多,两个人再在一起,怕是也做不成佳偶,只会成为一对怨偶。太妃纵然能帮她嫁给曾益,却手中无权又不能插手地方政务,并不见得就能帮曾益从他二叔手里讨回公道。
若是曾益不能讨回公道,他母子必因此而对自己心生不满,若是曾伯母再因此抱憾而终,那自己在曾益的眼中便再不会是初相恋慕的意中之人,而是坏了他大事,害他不能尽孝的仇人、罪人!到那时,他二人还谈什么琴瑟和谐,恩爱白头?
倒不如索性成全了他,还能让他对她愧疚感念一辈子。
可是她虽前后左右都想得清清楚楚,却仍是将那一对比目玉佩紧握在手里,一想到要将它们送还给曾益,就觉得心痛如绞。毕竟,曾益是她此生第一个动心动情动了爱念的男子,当她收到他送的那一幅匪石图的时候,她是真心愿对他生死相许的。
将这信物还给他容易,只消对太妃说一声便自有人替她送去,可她已付出的那一片真心,一腔情意又岂是能轻易斩得断,理得清,收得回的?
更何况这三年来,每当她在安远伯府里受了委屈,被人算计时,她总是安慰自己,只要等她及笄了,嫁给了曾哥哥,就一切都会好起来,她会再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也不用寄人篱下的隐忍度日。她心中隐隐已将嫁给曾哥哥当做是她唯一的归宿。
可谁知,好容易熬过了这三年,她终于及笄了,可以谈婚论嫁了,本该来下聘娶她的良人却要去迎娶别的女子了。
答应退婚容易,她也盼着曾益能讨回他应得的公道,可是她未来的终身又该托付何人?她还在那伯府里再苦熬多久,才能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家?
采薇想到这里,只觉心中痛不可抑,直想大放悲声,干脆痛哭它一场,可是多年的教养又让她做不到在别人府中就这么毫不矜持的放声痛哭,便仍是用帕子捂着口鼻,哭得呜呜咽咽、气短声噎。
她正哭得伤心,忽然听到一声呜咽之音响起,初时缠绵宛转,如怨如慕,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第一次坠入情网时的种种忧喜、百般情动滋味。
正在感叹怀想,那箫声已转凄清,如泣如诉,如杜鹃啼血、湘妃洒泪,又勾起人心头离别之苦,情伤之痛。
采薇更是被那箫声触动心事,只顾细品那曲中之情、之殇、之痛、之苦、之怨,之愁,不知不觉便止住了她自己的呜咽之声,斜倚在栏杆上怔怔的听着,泪水溯溯而下。
愈听便愈觉那箫声越发凄楚哀婉,眼见已悲不胜悲,只有余音袅袅,不绝不缕,一声低吟过后,已终不可闻,便如桃花灼灼终被雨打风吹去,芳尘委地无人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