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6 / 7)
......您还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好吧,我的坑我来填。
四个人沿着十几张方桌拼成的平台走动起来,沈伯谦也一一的介绍着每样东西的功用。
从脱棉籽的搅车开始。
接着就是改进的大弹弓,不但可以提高弹出来的棉花的质量,还能提速度;
然后就是刘近南一眼就看到的那辆纺车。
这可是黄道婆的得意之作——脚踏三锭棉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棉线,这为棉布的织就提供了基本的原料可能。
而且,考虑到现在用的纺车主要是用于纺制丝麻,沈伯谦特意介绍了三锭棉纺车的另一个特别之处。
脚踏纺车汉朝就有了,刘近南他们肯定见过。
但棉花与丝麻质地不同,纺棉时锭速受纤维充分牵伸条件的限制,脚踏轮径必须适应纺棉纱工艺的要求。
沈伯谦所做的这个黄道婆款的脚踏纺车就是从改小轮径着手,更加适合纺棉。
这个小窍门,若不是沈伯谦说,刘近南和刘老爷这两位专家根本看不出来。
这不由让他们对沈伯谦“这些都是从那本被烧掉的书上看来的”的借口多了一些认同。
毕竟,就算他再聪明,但对一个几乎没接触过纺车的人,怎么可能想到这么细节的东西?
除非是从书上看的。
↑返回顶部↑
好吧,我的坑我来填。
四个人沿着十几张方桌拼成的平台走动起来,沈伯谦也一一的介绍着每样东西的功用。
从脱棉籽的搅车开始。
接着就是改进的大弹弓,不但可以提高弹出来的棉花的质量,还能提速度;
然后就是刘近南一眼就看到的那辆纺车。
这可是黄道婆的得意之作——脚踏三锭棉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棉线,这为棉布的织就提供了基本的原料可能。
而且,考虑到现在用的纺车主要是用于纺制丝麻,沈伯谦特意介绍了三锭棉纺车的另一个特别之处。
脚踏纺车汉朝就有了,刘近南他们肯定见过。
但棉花与丝麻质地不同,纺棉时锭速受纤维充分牵伸条件的限制,脚踏轮径必须适应纺棉纱工艺的要求。
沈伯谦所做的这个黄道婆款的脚踏纺车就是从改小轮径着手,更加适合纺棉。
这个小窍门,若不是沈伯谦说,刘近南和刘老爷这两位专家根本看不出来。
这不由让他们对沈伯谦“这些都是从那本被烧掉的书上看来的”的借口多了一些认同。
毕竟,就算他再聪明,但对一个几乎没接触过纺车的人,怎么可能想到这么细节的东西?
除非是从书上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