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2 / 4)
“只是柳先生说三关里的刘希庭与秦泰交好,如今秦泰正在三关之中,若是秦泰背后的人是刘希庭,想要抓人也不容易。”太孙吴说完了张公公审讯出来的事之后才叹道。
之前他们才知晓铁矿所在之时,柳贞等人便顾忌着对方伤及太孙吴,拉着人就走,如今就是真查出来三关里不清白,又能如何?
柳贞面色沉沉,魏氏却是想出了主意,“姓宁的被我们抓了,迟早会惊动秦泰,若是此事真与刘希庭相关,就算是打着太孙的旗号,只怕对方也不会顺从。然贸贸然出手,更怕激得对方鱼死网破。唯一能做的,只有上报天子了。”
刘希庭比南阳侯年纪大上十来岁,膝下有四子,其中三子在军中,他又身为副将多年,说句不好听的,南阳侯掌军十余年,对三关军士有影响,然而真比军中势力,未必如刘希庭一门。
柳贞接着魏氏的话道:“刘希庭当年娶的便是先南阳侯手下猛将孟怀独女孟三娘,孟三娘也算是颇有手段的女子,虽是家中独女却也不曾让刘希庭入赘,几十年下来,即便是刘希庭后有纳妾生子,也对孟三娘十分敬重。孟三娘生有二女三子,嫁娶皆在军中门户,各自能力不弱。其二子三年前为国尽忠而死,子嗣却已年长再过一二年便可再联姻。其中势力,不可小觑。”
太孙吴惊讶道:“如此,我记得萧家也有人从军?比之刘家如何?”
南阳侯府子嗣不旺,然而萧家却是兴旺之族,魏氏道:“萧家在边关也有多人,不过比起刘家,根基并不算深。如姻亲上,军中萧家诸子,均自在族中娶妻,与边关联络并不紧密。”
联姻,是巩固扩张势力用得最为频繁的一种手段,而繁衍子嗣便是最直接的手段了。
然而南阳侯府结亲多为京中高门,只为不坠京中地位。
萧家族人又多愿意娶祖地的妻室,这一来是因言语、生活习性更为相通,二来是边关女子本就极少,娶妻大不易,耗资多不说,且嫁妆也薄,娶进门后日子难过。
再从子嗣上来讲,南阳侯府近三代子嗣都为单薄,萧家从军子弟子嗣愿意留守边关的并不多,多在二代时便申请调令回内省,不愿在边关里冒险再进一步。
要知边关打仗自然易建军功,就算是被流放的罪人,只要能建功,便也能洗刷罪名,再立身朝堂。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功业,谁知晓自己是万骨之一还是功成独一那一个?
魏氏继续道:“且萧家自出了位萧三老太爷,族中便多愿意读书入仕,来边关从军者,多是读书不成之人。各自虽在军中占有职位,有南阳侯提拔,然而非谋士将官,均得看军功升职。而边关里的军功,从来都是靠人头算的。南阳侯府以军功起家,当年祖上追随的族人在百年里聚散无形,这十年跟随南阳侯萧曹的,又有能力的不过三四,均分在三关各关口。”
萧家乃是大族,对族人受贫的族人也算是优待。不似旁的小家族只顾得上自身温饱,大多族人要自谋前程。因此若不是无路可走,或是为服兵役,萧家族人便不会来边关投靠。
而来的这些人,南阳侯自然要分派去三关各关头以作自己的眼线,好彻底掌控三关,与军中如刘希庭这般的势力平衡。
↑返回顶部↑
之前他们才知晓铁矿所在之时,柳贞等人便顾忌着对方伤及太孙吴,拉着人就走,如今就是真查出来三关里不清白,又能如何?
柳贞面色沉沉,魏氏却是想出了主意,“姓宁的被我们抓了,迟早会惊动秦泰,若是此事真与刘希庭相关,就算是打着太孙的旗号,只怕对方也不会顺从。然贸贸然出手,更怕激得对方鱼死网破。唯一能做的,只有上报天子了。”
刘希庭比南阳侯年纪大上十来岁,膝下有四子,其中三子在军中,他又身为副将多年,说句不好听的,南阳侯掌军十余年,对三关军士有影响,然而真比军中势力,未必如刘希庭一门。
柳贞接着魏氏的话道:“刘希庭当年娶的便是先南阳侯手下猛将孟怀独女孟三娘,孟三娘也算是颇有手段的女子,虽是家中独女却也不曾让刘希庭入赘,几十年下来,即便是刘希庭后有纳妾生子,也对孟三娘十分敬重。孟三娘生有二女三子,嫁娶皆在军中门户,各自能力不弱。其二子三年前为国尽忠而死,子嗣却已年长再过一二年便可再联姻。其中势力,不可小觑。”
太孙吴惊讶道:“如此,我记得萧家也有人从军?比之刘家如何?”
南阳侯府子嗣不旺,然而萧家却是兴旺之族,魏氏道:“萧家在边关也有多人,不过比起刘家,根基并不算深。如姻亲上,军中萧家诸子,均自在族中娶妻,与边关联络并不紧密。”
联姻,是巩固扩张势力用得最为频繁的一种手段,而繁衍子嗣便是最直接的手段了。
然而南阳侯府结亲多为京中高门,只为不坠京中地位。
萧家族人又多愿意娶祖地的妻室,这一来是因言语、生活习性更为相通,二来是边关女子本就极少,娶妻大不易,耗资多不说,且嫁妆也薄,娶进门后日子难过。
再从子嗣上来讲,南阳侯府近三代子嗣都为单薄,萧家从军子弟子嗣愿意留守边关的并不多,多在二代时便申请调令回内省,不愿在边关里冒险再进一步。
要知边关打仗自然易建军功,就算是被流放的罪人,只要能建功,便也能洗刷罪名,再立身朝堂。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功业,谁知晓自己是万骨之一还是功成独一那一个?
魏氏继续道:“且萧家自出了位萧三老太爷,族中便多愿意读书入仕,来边关从军者,多是读书不成之人。各自虽在军中占有职位,有南阳侯提拔,然而非谋士将官,均得看军功升职。而边关里的军功,从来都是靠人头算的。南阳侯府以军功起家,当年祖上追随的族人在百年里聚散无形,这十年跟随南阳侯萧曹的,又有能力的不过三四,均分在三关各关口。”
萧家乃是大族,对族人受贫的族人也算是优待。不似旁的小家族只顾得上自身温饱,大多族人要自谋前程。因此若不是无路可走,或是为服兵役,萧家族人便不会来边关投靠。
而来的这些人,南阳侯自然要分派去三关各关头以作自己的眼线,好彻底掌控三关,与军中如刘希庭这般的势力平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