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良久,他长叹一口气道:“陈七郎,你就替我去拟奏章吧……我明日就将奏章呈给皇帝……”

  “是,大将军。”陈广躬身道。

  次日,皇帝果然收到了丹阳尹殷浩呈上的桓翌的奏章,殷浩说这是城下的桓翌军营中的军校用箭射上来的,说是大将军写的奏章,让呈给皇帝看。

  皇帝展开一看,不由得唇角上翘。果然奏章上桓翌写的内容和昨晚他的三位能臣商议出来的话差不多。信上说都是他军营中的几个冲动的军校被人蒙骗,所以带头闹事,他为此事的发生深感内疚。他还说,为了让皇帝和众位臣子不再为这种事情的发生而担心,所以他愿意让那些荆州兵都回荆州去,他仅仅留下两千人的卫队就行。

  只是昨日皇帝收到了萧弘等人写的那叛乱兵士带头的校尉供出的,这一次的乱兵冲击谢府是桓翌的大公子桓朗指使的,而在奏章中桓翌却说是另外有人指使,还附上了几个同谋的名字。

  他想了想,决定不采纳萧弘等人报上的那份名叫李特的校尉口供,因为在桓翌的奏章上也有这个人的名字,那就把他和另外几个人一起给杀了算了。

  毕竟他明白,就算他采纳了萧弘等人报上的那份口供,桓翌也可以不认,又何必为此另外弄出些事情来。如今,桓翌既然愿意认错,也愿意让建康城外的那几万精兵回荆州去,总算是让建康城以及城内的皇族和士族们少了一份儿威胁。大家各退一步,暂时维持一团和气的局面,以后再慢慢集聚实力,谋求对付他的良策吧。

  随即,皇帝批复了奏章,让城外的那几万的桓翌的精兵三日后就回荆州去,他会让人为他们准备一些粮食和干粮路上吃。等他们走出三百里地去,他会令丹阳尹打开城门,让百姓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当然,那时候,大将军桓翌也可以进城回府了。

  皇帝的批复很快就到了桓翌手中。这也是他意料中的事情。

  于是他也开始做出安排,让桓溪和陈广带着四万六千多兵士三日后回荆州,他打算回去把建康城桓府里的家人接上,过不了半个月就也返回荆州。至于桓朗和桓密,他则是带在身边,他生怕他们两个凑一起,再给自己惹下祸事。

  三日后,果然由桓溪和陈广带领的四万六千多荆州子弟兵离开建康,返回荆州。皇帝也如约让人送来了两千石粮食以及一些干粮。这些粮食也够这几万人吃上十来天,剩下的粮食就要靠他们自己去筹备了。

  又过了三日,这四万六千多的桓家精兵离开建康城足有三百多里地时,皇帝命令打开城门放桓翌等人进建康城。

  桓翌回府后,闷闷不乐,乃至于病倒了。在生病之时,他就借口自己的身体不好,向皇帝请辞录尚书事。皇帝推让了一番,倒也准了。收回了录尚书事,皇帝却是没有给谢庄,庾哲,王涛,以及武陵睿王曹焕这四人里的任何一人。

  在皇帝心目中,觉得给出录尚书事的时候,除了桓翌那种以军力相逼,他不得已给出去,剩下的就必须是他绝对信任,或者绝对要拔除的人。录尚书事这样的职位极端容易遭到嫉恨,如果在这个职位上的人没有实力,又或者没有皇帝的绝对信任和支持,最后就会遭到暗算,落得个失败,甚至丢掉性命的下场。

  得知桓翌病倒,并向皇帝请辞录尚书事,而皇帝又同意了之后,谢府由姜氏出面,召集各房的人举办了一次类似于庆祝意味的酒宴。这一回以李特为首的桓翌手下的兵士冲击谢府,可是把府中众人给吓得不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