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3 / 7)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骇然道:“难道有反心的人并不止吴川王一个?”
“要不然,他又怎么能有底气谋逆呢?只是不知道,这些藩王之中,被他说动的究竟能有几个。”刘颐硬着头皮接着说了下去,手心背后却全是冷汗。头一次经历便是这种阵仗,她又是真的无甚见识,此前最多也就是同继母吵吵架、同乡里邻居争些小|便宜……如今来这一遭,无非是赶鸭子上架。以前她嘴皮子一动,最多不过是抢些青菜白菜,如今却是在朝堂上与那些从未想过的亲贵臣子讨论着攸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头脑有些眩晕起来,刘颐掐了掐掌心,又看了眼阿弟,才觉得自己又有了力气。
无论如何此时也不能退缩,她不懂军国大事,吴川王却是的确反了的……打仗行兵她不懂,然而鼓舞士气,此刻却必是要做了的。
无人看出她紧绷面皮下的紧张,底下大臣已有人发问起来:“督查司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发现过端倪,没准也已经被吴川王收买了。吴川王肯大大方方地把这种事情透露出来,没准就已经十拿九稳了这次谋逆能成功了。他做好了全部准备,我们却手忙脚乱,这若是真的打起来了,可如何是好?也许……也许也就只是吃败仗的结局!”
那人说这,神色惶急起来:“吃了败仗不打紧,百姓可怎么办娜……”
百官们纷纷附和,原本好转的情势竟忽地逆转,大家都说起打仗不如直接投降的话来。刘盼又急又气,瞪了刘颐好几眼,刘颐也是心里焦急,想了半天,才高声道:“诸位大人且听我一言!”
然而场面已经混乱起来,众人纷纷抱怨着,甚至谴责马、田两位丞相当初推刘盼上|位而不是吴川王,导致他们如今也要遭此无妄之灾来。刘颐愤怒难言,转身夺过执扇宫女的宫扇,用力一扫,将立在白玉阶前的一尊大花瓶扫倒在地。瓷器碎裂的声响乍然响起,大臣们都吃了一惊,这才渐渐安静下来。
刘颐执着宫扇,胸口起伏,脸上涨得通红,冷冷道:“我不知道诸位大臣竟然如此关心百姓疾苦,我却知道假如吴川王进京做了皇帝,是定然不会放过诸位的!我虽然乡野长大,却也听说过那刑律中规定出告主人的奴婢有车裂而死的刑罚,只是不知道落到诸位身上,又是个什么模样?”转而道,“田丞相、马丞相,你们二位熟读史书,可否为阿颐解惑一番,这古来叛主之臣、这迎着新帝换了旧皇的臣子,都有个什么下场?”
对比刘盼,再对比刘颐,田、马二位丞相心里已是生了敬意,齐声答道:“正如英布之流,不得善终。而□□有‘换血’之说,即说是新任的皇帝,必然要将朝堂上换上自己惯用的人手。当今仁厚,自然宽待重用我等,而吴川王身边,想必是早已有了能臣谋士……”
众人渐渐消声,终于明白过来事情的严肃性。他们本也都不是什么笨人,刘颐说的道理,多留些时间想想便也能明白过来了。然而毕竟事发突然,国朝又祥和已久,除了每年例行地要与匈奴打仗,其他时候是再风调雨顺、国泰安康不过的了,遇到这种事情,便难免转圜不过来,总想着要如何保全自己的官职,却忘了若是吴川王谋逆成功,他们这些软骨头甚至未必能保住性命——历来成王败寇,且不说吴川王身边已有一套现成的官僚,便是为了在新朝立威,恐怕他们这些人也要杀一半、贬一半……
想通了这一点,众人便不禁噤声,开始认真考虑起应对谋反的策略来。而刘颐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便对阿父微微颔首,领着阿弟从白玉阶上下去了。
刘盼看着下面噤若寒蝉的样子,也终于生出了几分豪情,扬声道:“如今的头等大事,便是要如何预备迎击叛军……”
☆、第三十三章
刘颐自知腹内空空,无甚墨水,仗着口舌犀利说动人心向背倒是还有几分底气,这牵涉朝政、分布粮草的事,不说下面还有专精此道的文武官员,便是有人要她去说,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在见着刘盼回神、百官也变得齐心以后,她便将手中宫扇还给了宫娥,牵着阿弟的手悄悄从侧边下去了。
↑返回顶部↑
“要不然,他又怎么能有底气谋逆呢?只是不知道,这些藩王之中,被他说动的究竟能有几个。”刘颐硬着头皮接着说了下去,手心背后却全是冷汗。头一次经历便是这种阵仗,她又是真的无甚见识,此前最多也就是同继母吵吵架、同乡里邻居争些小|便宜……如今来这一遭,无非是赶鸭子上架。以前她嘴皮子一动,最多不过是抢些青菜白菜,如今却是在朝堂上与那些从未想过的亲贵臣子讨论着攸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头脑有些眩晕起来,刘颐掐了掐掌心,又看了眼阿弟,才觉得自己又有了力气。
无论如何此时也不能退缩,她不懂军国大事,吴川王却是的确反了的……打仗行兵她不懂,然而鼓舞士气,此刻却必是要做了的。
无人看出她紧绷面皮下的紧张,底下大臣已有人发问起来:“督查司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发现过端倪,没准也已经被吴川王收买了。吴川王肯大大方方地把这种事情透露出来,没准就已经十拿九稳了这次谋逆能成功了。他做好了全部准备,我们却手忙脚乱,这若是真的打起来了,可如何是好?也许……也许也就只是吃败仗的结局!”
那人说这,神色惶急起来:“吃了败仗不打紧,百姓可怎么办娜……”
百官们纷纷附和,原本好转的情势竟忽地逆转,大家都说起打仗不如直接投降的话来。刘盼又急又气,瞪了刘颐好几眼,刘颐也是心里焦急,想了半天,才高声道:“诸位大人且听我一言!”
然而场面已经混乱起来,众人纷纷抱怨着,甚至谴责马、田两位丞相当初推刘盼上|位而不是吴川王,导致他们如今也要遭此无妄之灾来。刘颐愤怒难言,转身夺过执扇宫女的宫扇,用力一扫,将立在白玉阶前的一尊大花瓶扫倒在地。瓷器碎裂的声响乍然响起,大臣们都吃了一惊,这才渐渐安静下来。
刘颐执着宫扇,胸口起伏,脸上涨得通红,冷冷道:“我不知道诸位大臣竟然如此关心百姓疾苦,我却知道假如吴川王进京做了皇帝,是定然不会放过诸位的!我虽然乡野长大,却也听说过那刑律中规定出告主人的奴婢有车裂而死的刑罚,只是不知道落到诸位身上,又是个什么模样?”转而道,“田丞相、马丞相,你们二位熟读史书,可否为阿颐解惑一番,这古来叛主之臣、这迎着新帝换了旧皇的臣子,都有个什么下场?”
对比刘盼,再对比刘颐,田、马二位丞相心里已是生了敬意,齐声答道:“正如英布之流,不得善终。而□□有‘换血’之说,即说是新任的皇帝,必然要将朝堂上换上自己惯用的人手。当今仁厚,自然宽待重用我等,而吴川王身边,想必是早已有了能臣谋士……”
众人渐渐消声,终于明白过来事情的严肃性。他们本也都不是什么笨人,刘颐说的道理,多留些时间想想便也能明白过来了。然而毕竟事发突然,国朝又祥和已久,除了每年例行地要与匈奴打仗,其他时候是再风调雨顺、国泰安康不过的了,遇到这种事情,便难免转圜不过来,总想着要如何保全自己的官职,却忘了若是吴川王谋逆成功,他们这些软骨头甚至未必能保住性命——历来成王败寇,且不说吴川王身边已有一套现成的官僚,便是为了在新朝立威,恐怕他们这些人也要杀一半、贬一半……
想通了这一点,众人便不禁噤声,开始认真考虑起应对谋反的策略来。而刘颐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便对阿父微微颔首,领着阿弟从白玉阶上下去了。
刘盼看着下面噤若寒蝉的样子,也终于生出了几分豪情,扬声道:“如今的头等大事,便是要如何预备迎击叛军……”
☆、第三十三章
刘颐自知腹内空空,无甚墨水,仗着口舌犀利说动人心向背倒是还有几分底气,这牵涉朝政、分布粮草的事,不说下面还有专精此道的文武官员,便是有人要她去说,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在见着刘盼回神、百官也变得齐心以后,她便将手中宫扇还给了宫娥,牵着阿弟的手悄悄从侧边下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