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4 / 7)
不让阁主夫人舒坦的人,他也不会让他们舒坦。季太妃抚养过俞云双,又没抚养过卓印清,所以俞云双下不了手的,他动手做了便是。
宋源心中的惊涛骇浪刚刚平复,如今又被卓印清阴起了一层冷汗,不由偷偷将手背到身后,揪着湿哒哒贴在背脊上的衣衫抖搂了几下,背后凉飕飕的感觉挥之不去。
一场秋雨一场寒,凌安城的天气骤然冷了下来,立冬将至,家家户户都忙不迭地往身上添寒衣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冬。不过除却寒衫,凌安城市井坊间最近还添了一则新的流言。
凌安城中又出了一只老虎。
这老虎并不是山野林间出没的大虫,所以京兆尹无法派出官兵来将其剿灭。事实上,即便是京兆尹姚永泰本人见了这只老虎,都得要恭敬地长揖一礼。
无他,只因为这老虎他姓季,是当朝天子的亲舅舅,尚书令季正元。
这季老虎的称呼愈演愈烈,大有超过当年俞云双头上顶着的“克夫长公主”名声的架势。甚至有人将边关裴大将军连连失利的消息与季正元联系在了一起,编出一首“上有老虎,下有豺狼,上下勾连,大宁危矣”的歌谣,在坊间广为流传。
季正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自然也是知道这歌谣的存在的。都说人言可畏,若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先帝当政之时,他可能还会诚惶诚恐地入宫向先帝声声泪下地陈诉冤情,洗刷自己的恶名。
不过如今坐在帝位上的是季正元的亲外甥,后宫之中揽权的是他的嫡亲妹妹,在皇帝枕边吹风的是他的女儿,而他自己又大权在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也只能在自己的府邸中摔摔茶盅,将背后造谣的始作俑者大骂百八十遍,然后依然厚着脸皮每日前去上朝。
季正元为了季太妃封皇太后一事已经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连礼部尚书罗晖那个难啃的硬骨头都松了口,答应帮他一同上奏,他断不能在这个时候因为几句不成调的歌谣,让大好的机会从自己的手中白白溜走。
按照季正元原本的部署,他端出来俞云宸,将可能站出来反对的人威逼利诱了个遍,再与礼部尚书罗晖将请求册封季太妃为皇太后的奏疏呈上去。至时在朝堂上,俞云宸例行询问百官的意见,朝中只要同意的人占大多数,此事便相当于成了。之后封皇太后的事情由罗晖去张罗,而自己便揪着反对的人往死里整,等到季太妃坐上皇太后的位置,后宫之中她一手遮天,前朝这里他春风得意,就如当初他将俞云双拉下皇位一样顺利。
只是季正元没想到自己千算万算,原本早就安置好的棋子却在他向俞云宸请旨的时候失了控。
最先站出来反对的是御史台的那帮吃软不吃硬的老古董。
若说大宁朝有哪个派别万众一心完全没有纷争,御史台这个地方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原因无它,御史这个官职本就是没什么油水的,能在这个职位干下去的人,心中怀抱的是满腔的热血与爱国情怀,做事不求功利,只求身后能声名流芳。
这样的风气在御史大夫邱良工上位之后更盛。
↑返回顶部↑
宋源心中的惊涛骇浪刚刚平复,如今又被卓印清阴起了一层冷汗,不由偷偷将手背到身后,揪着湿哒哒贴在背脊上的衣衫抖搂了几下,背后凉飕飕的感觉挥之不去。
一场秋雨一场寒,凌安城的天气骤然冷了下来,立冬将至,家家户户都忙不迭地往身上添寒衣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冬。不过除却寒衫,凌安城市井坊间最近还添了一则新的流言。
凌安城中又出了一只老虎。
这老虎并不是山野林间出没的大虫,所以京兆尹无法派出官兵来将其剿灭。事实上,即便是京兆尹姚永泰本人见了这只老虎,都得要恭敬地长揖一礼。
无他,只因为这老虎他姓季,是当朝天子的亲舅舅,尚书令季正元。
这季老虎的称呼愈演愈烈,大有超过当年俞云双头上顶着的“克夫长公主”名声的架势。甚至有人将边关裴大将军连连失利的消息与季正元联系在了一起,编出一首“上有老虎,下有豺狼,上下勾连,大宁危矣”的歌谣,在坊间广为流传。
季正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自然也是知道这歌谣的存在的。都说人言可畏,若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先帝当政之时,他可能还会诚惶诚恐地入宫向先帝声声泪下地陈诉冤情,洗刷自己的恶名。
不过如今坐在帝位上的是季正元的亲外甥,后宫之中揽权的是他的嫡亲妹妹,在皇帝枕边吹风的是他的女儿,而他自己又大权在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也只能在自己的府邸中摔摔茶盅,将背后造谣的始作俑者大骂百八十遍,然后依然厚着脸皮每日前去上朝。
季正元为了季太妃封皇太后一事已经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连礼部尚书罗晖那个难啃的硬骨头都松了口,答应帮他一同上奏,他断不能在这个时候因为几句不成调的歌谣,让大好的机会从自己的手中白白溜走。
按照季正元原本的部署,他端出来俞云宸,将可能站出来反对的人威逼利诱了个遍,再与礼部尚书罗晖将请求册封季太妃为皇太后的奏疏呈上去。至时在朝堂上,俞云宸例行询问百官的意见,朝中只要同意的人占大多数,此事便相当于成了。之后封皇太后的事情由罗晖去张罗,而自己便揪着反对的人往死里整,等到季太妃坐上皇太后的位置,后宫之中她一手遮天,前朝这里他春风得意,就如当初他将俞云双拉下皇位一样顺利。
只是季正元没想到自己千算万算,原本早就安置好的棋子却在他向俞云宸请旨的时候失了控。
最先站出来反对的是御史台的那帮吃软不吃硬的老古董。
若说大宁朝有哪个派别万众一心完全没有纷争,御史台这个地方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原因无它,御史这个官职本就是没什么油水的,能在这个职位干下去的人,心中怀抱的是满腔的热血与爱国情怀,做事不求功利,只求身后能声名流芳。
这样的风气在御史大夫邱良工上位之后更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