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来,就在大事将成之际,某位不知情的军官集齐了张廷罪证告上京城,弄得是满朝风雨;彼时父皇骑虎难下,要是说出一切皆授圣意,那大梁只怕是要同仇敌忾一齐攻伐,可若不揭开实情,便要治张大将军这叛国之罪,岂非让忠良含冤而死?

  就在父皇犹疑未定之时,他收到了张将军的千里来信。信中表明赴死之心,愿为天下苍生背负此罪,绝无怨悔云云。

  随之,他以“畏罪潜逃”之身潜入大梁部落,搅得敌国兵力大损,自顾不暇。

  他不费一兵一卒驱散敌国的入侵之意,最终却死在敌人的沙场上。

  父皇握着他的信久久无言,国之动荡,他尚不能为张廷将军沉冤,能做的也只是留住张家仅有的血脉。

  这血脉,正是张显扬。

  于是乎父皇召我促膝长谈,并提出面首保人这一提议。说实话,我无从理解这种侮人辱已的馊主意意义何在,与其要他屈就公主府当面首,何不随便安个身份大隐隐于市?

  父皇说,张显扬是可造之才,不该庸庸碌碌苟且偷生。

  我当时简直觉得这逻辑匪夷所思,谁不知他爹是通敌卖国的叛贼,就算是因“利欲熏心的公主罔顾法纪强要来他来当面首”而保住了他的性命,日后放他出去塞个一官半职,又如何能立足于百官之中?

  直待他进府后,我才逐渐理解了父皇所谓的“不该埋没”是何意思。

  这个少年不仅不因其父亲之冤心生怨怼,更从未因寄人篱下的面首身份有过羞恼之心。

  他心中清明一片,告诉我说他想要当一名好官,让在天上遥遥看他的父亲为他感到骄傲。

  彼时我年龄尚浅,几番婉转的表达世事艰难何必执念如斯这些道理,他总一笑置之,不辩不争,安之若素。

  孰料这么多年下来,他从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一路摸爬滚打坐上浙直总督这个位置,不得不承认父皇的眼力与他的决心。

  好吧,扯得有些远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