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些想着,三皇子和四皇子之前韬光养晦,是不是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太子一派,只是因为太子地位未稳,所以他们也不好太显眼。现在太子大婚,标志着太子已经成人,并且太子也做出了很大成就,两人才开始崛起,来帮助太子?

  后来这言论逐渐传开了,朝臣们都开始相信,三皇子和四皇子的蛰伏,都是因为太子还未发力呢。他们一直都是坚定的拥护太子。

  之后二皇子也和太子结伴去了凌蔚府上,也第二日才离开,让他们觉得,是不是二皇子也早就投靠太子了。

  不过二皇子向来似乎都和大皇子走得远,虽然是同胞兄弟……在皇家,同胞兄弟什么的,政见不合甚至互为仇敌,太常见了。

  当然,其实是黎瑚拜访他三弟四弟的时候,听两人赞叹凌蔚那里的酒实在是美,喝醉了第二天还没有任何头疼之类的后遗症,也好奇了,又觉得自己一个人去,顶不住他皇叔强大的压力,于是拉着太子分摊压力。

  在史书上,这两个事件被称为其他三位皇子和太子结盟的象征,而凌蔚,就成了此次结盟的缔造者。

  史书对凌蔚在这件事中的作用评价很高,认为当时朝中暗潮汹涌,大皇子野心勃勃、二皇子暗中观望、三皇子四皇子异军突起,太子又已经奠定了不菲声望,一场皇位争夺的惨烈斗争即将到来,晏朝又将面临动荡之时,凌蔚力挽狂澜,经过两次和皇子的密探,将四位皇子成功团了起来,之后,只剩下大皇子独木难支,危机化解。

  一个王朝从强转弱,很多时候都是从内部斗争开始的。但是在凌蔚活着的时候,不,应该说只要是他活着的时候教过的皇子们,哪怕是刚启蒙的皇子,都相互友爱的不像是皇室中人,一直未发生过皇位争夺。

  没有内部争斗,这是晏朝达到封建王朝兴盛的顶点,并且成功成为延续最长的王朝的原因之一。

  而后晏朝虽然遭受内忧外患,但据说当时末代皇帝拿出了皇家的传家宝——凌蔚留下的“预言书”,最后咬牙按照凌蔚所写的行事,成功将国家从危难中解救出来。虽然晏朝被取代,封建帝制瓦解,但黎家一直作为国家上层家族延续下来。

  这也成为凌蔚被神化的证据之一,各种版本的凌蔚“预言书”“预言诗”也开始流行,凌蔚后被尊为“圣人”之一,到处都有庙宇香火。

  若是凌蔚在天有灵,估计得笑哭过去。

  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从史官们那堪比小说家的记载开始。

  其实大家想一想也知道,史官们怎么可能把细节知道得那么详细?很多记载都只有当事人在场的“密探”,有些还是深宫内院发生的事,甚至一些达官贵人的睡前小故事,史官们还能写出具体的神态、动作、谈话,感觉好像是史官们藏在房梁上、桌子下、床板底,时时偷窥似的。

  显然史官们并没有那样的“异能”,所以他们所记载的历史虽然大体方向是对的,但是许多细节都是脑补的,咳咳,好吧,是合理衍生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