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凌蔚和赵圭的关系自然非常好,说是如同亲兄弟也不为过。对刘祺虽然之前只是点头之交,但有了在状元楼和谢霖安的口舌之争,凌蔚和刘祺的交情也渐渐加深。再加上两人学识、见解上都挺投契,在三人都离京之前,他们彼此之前的关系自然十分不错。

  凌蔚隐约觉得,皇帝陛下的意思,大概他们这三人就是留给太子的班底了。

  在外放期间,凌蔚和赵圭、刘祺也没断了书信。凌蔚在跟东宫辅臣打机锋的时候,两人也出谋划策,甚至出了许多力——其他两人也寄信“讨教”,分担了凌蔚不少火力。

  这次两人回来,比两人早回来的凌蔚自然要给两人解封。

  凌蔚本准备三人好好聚一聚,但是皇帝陛下把凌蔚拎到跟前教训了一番,凌蔚苦哈哈的把三人的聚会变成了年轻人的大聚会。

  好好的朋友聚会带上了功利性,也真够郁闷的。

  请客的事好说。虽然三人不在京城,但是京城可少不了这三位才子的传说。凌蔚现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比他想象中的更大。

  毕竟他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即使有荫庇,有如此成就的也少见,特别在文臣中。

  凌蔚筛选了相熟的人中品德等条件都还不错的七八个年轻人,其中有勋贵有庶族,有文人也有武将世家。

  本来凌蔚想着,自古文武相轻,文人和武人聚在一起会不会互相嘲讽?不过又想着本朝崇文的同时也尚武,武将中有文采斐然之人,文臣中也有能上马打仗的良才。他们这群年轻人是既得读书也得学武,应该没多大问题吧?

  而且这些人都是彼此之间或多或少也有直接或者间接的交情的,甚至大部分人都是曾经来吃过他的乔迁之宴的人。

  至于勋贵和庶族之间的区别……他下帖子的这群人并不介意这个。

  皇帝陛下让他这么做的意思,就是让他和刘祺、赵圭三人重新在京城中站稳脚,甚至最好能成为领军人。

  说句难听的话,这简直就是结党了。他现在宴请的人,就是他那一派的。

  只不过他是奉旨结党,并不营私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